存貨是指企業(yè)在日?;顒又谐钟幸詡涑鍪鄣漠a(chǎn)成品或商品、處在生產(chǎn)過程中的在產(chǎn)品、在生產(chǎn)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。例如,服裝店的待售成衣、工廠生產(chǎn)線上的半成品布料、制造汽車用的鋼材,均屬于存貨范疇。作為《初級會計實務》的核心考點之一,初級會計考生需重點掌握其定義、分類,為職業(yè)發(fā)展夯實基礎。
存貨的三大特征與核心分類
存貨需同時滿足兩大確認條件:
經(jīng)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(yè)
成本能夠可靠計量。
存貨的三大特征決定了其與其他資產(chǎn)的區(qū)別:
流動性強:頻繁經(jīng)歷“購入→生產(chǎn)→銷售”的周轉過程(如面包店每日消耗面粉制作面包并售出)。
以出售為目的:區(qū)別于自用固定資產(chǎn)(如房地產(chǎn)企業(yè)待售的商品房屬于存貨,而自用辦公樓則不屬于)。
時效性與潛在跌價風險:長期滯銷可能導致價值貶損(如電子科技公司積壓的過時手機芯片)。
實務中的常見存貨類型包括:
類別 | 典型示例 | 行業(yè)應用 |
---|---|---|
原材料 | 家具廠的木材、五金件 | 制造業(yè) |
在產(chǎn)品 | 汽車廠組裝中的發(fā)動機半成品 | 加工業(yè) |
產(chǎn)成品 | 服裝店掛售的成衣 | 零售業(yè) |
周轉材料 | 快遞公司的包裝箱、膠帶 | 物流業(yè) |
存貨成本的構成:初級會計計量核心
存貨初始計量需包含三類成本:
采購成本
買價(不含可抵扣增值稅)
相關稅費(關稅、消費稅等)
運輸費、裝卸費、合理損耗(如水果運輸中的自然破損)
案例:進口化妝品采購價10萬元,關稅2萬元,運費0.5萬元,總成本=12.5萬元。
加工成本
直接人工(生產(chǎn)線工人工資)
制造費用分攤(廠房折舊、水電費)
案例:家具廠制作桌子,木料成本1000元,工人工資300元,分攤設備折舊200元,總成本=1500元。
其他成本
設計費(如定制家具的專屬圖紙費用)
特殊倉儲費(為保存化學品支付的恒溫費用)
排除項:非正常損耗(火災損毀材料)、入庫后倉儲費(計入管理費用)。
存貨發(fā)出計價方法:初級會計高頻考點
企業(yè)需根據(jù)存貨特性選擇計價方法,直接影響利潤表成本與資產(chǎn)負債表存貨價值。初級會計考試中需掌握以下四種方法:
個別計價法
適用場景:價值高、不可替代的物品(如古董、定制珠寶)。
案例:拍賣行售出明代瓷器(購入價50萬元),銷售成本直接計50萬元。
先進先出法(FIFO)
邏輯:先購入的存貨優(yōu)先發(fā)出。
案例:面包店月初庫存面包100個(3元/個),月中新做100個(3.5元/個)。若售出150個,則成本=100×3+50×3.5=475元。
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
公式:單位成本=(期初成本+本期入庫成本)÷總數(shù)量
案例:月初鋼材50噸(成本200萬元),本月購入150噸(成本700萬元)。單位成本=(200+700)÷(50+150)=4.5萬元/噸,售出100噸成本=450萬元。
移動加權平均法
特點:每次進貨后重新計算單位成本。
案例:書店月初圖書100本(成本20元/本),5日購入200本(22元/本)。新單位成本=(100×20+200×22)÷300=21.33元/本。若10日售出50本,成本=50×21.33=1066.5元。